中国经营网:长城资产副总裁孟晓东:市场风险潜伏四领域

中国经营网   2017-10-13

随着企业“去杠杆”和商业银行化解金融风险的推进,国内资产管理公司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影响正在逐渐显现,经营业绩亦一路向好。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资产”)加大了金融不良资产和非金融不良资产的收购力度,更好地支持了供给侧改革,提升了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同时,长城资产如今定位于“问题解决专家”,在处置不良资产、盘活固定资产、企业降杠杆、企业重组等方面有诸多探索。

处置金融不良资产225.89亿

“今年前三季度,长城资产将企业的力量集中在了不良资产处置主业上,以不良资产收购规模扩大为契机,大力发展‘不良资产+综合金融服务’的模式。”长城资产副总裁孟晓东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截至2017年9月末,长城资产集团表内外资产8339.6亿元,较年初增长20.28%。其中,表内资产5906.91亿元,较年初增长21.32%;集团实现净利润66.98亿元,年化ROA和ROE分别为2.04%和16.12%。在新增资产结构中,收购各类不良资产增加较多,今年前9个月收购各类不良资产1293.36亿元,同比增长154.32亿元。

在金融风险化解方面,长城资产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长城资产收购金融不良资产730.03亿元,同比提升120.17%,处置金融不良资产225.89亿元;收购非金融不良资产563.33亿元,同比增长160.89%。

孟晓东表示,经过18年的探索,长城资产已经由单一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政策性机构拓展为收购处置问题债权、重组盘活问题企业和托管拯救问题金融机构的“问题解决专家”。

据了解,按照市场化、法制化要求,长城资产先后实施了中国铁物、云南冶金集团、山东宏济堂的债转股项目,减轻了企业的债务杠杆。

“不良资产处置和综合金融服务是互补的,长城资产拥有金融全牌照,今年的集团综合服务板块增长也较快。”孟晓东表示,长城资产在巩固主业的同时发展“大资管”、“大投行”、“大协同”中的综合金融服务特色。

截至6月末,长城资产的综合金融服务板块的总资产1794.31亿元,比年初增长3.5%;实现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106.1%。

“长城资产一直以来积极探索‘不良资产+’模式,通过不良资产主业切入,辅之必要的综合金融服务,支持企业的转型升级。”孟晓东称。

新生不良资产增速放缓?

对于未来市场新生不良资产的情况和市场风险点,孟晓东认为不良资产总量将持续增加,增长速度和比例将收窄。从长城资产的实践来看,未来的市场风险可能集中在四个领域。

“从银监会统计数据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总量在增长;同时,中国不良资产增长的两个原因是经济周期和产业升级。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经济结构的调整速度会加快,转型速度会加快,也可能产生更多的不良资产。但是,由于整体宏观经济已经企稳,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已经显现,不良资产的增长速度会下降,并有向东北和西部梯度转移的趋势。”孟晓东表示。

孟晓东认为,随着不良资产的变化,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也有调整,表现在处置方式更加丰富,不再是简单的“一买一卖”;处置方式多元化,处置主体多元化。如今,市场已经形成了“4+2+银行系”的不良资产处置结构,即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两家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系债转股机构。

对于未来市场风险点的判断,孟晓东认为可能在传统行业、小微企业、部分互联网金融和类金融机构、小型金融机构上。

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的翻新变革,违约风险会出现,还是集中在传统行业,包括钢铁、煤炭等。部分行业目前可能限产了,但是还缺少去产能措施。同时,小微企业仍然是风险的高发区,主要是抗风险能力较低。另外,互联网金融和类金融机构的风险将比较突出,甚至容易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形成风险的交叉感染。

“此外,在一系列更严格的监管政策落地的同时,小的金融机构的风险也在加大。”孟晓东表示。

本文刊发于10月13日中国经营网。